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我的教练马思勇老师是我人生中的贵人,对他我是怀着敬畏之情的。当年是马老师把本该上昌平一中的我选到了昌平二中特长班,而我当时的运动成绩并不突出。是他把一个开始还不知道自己主项的运动员逐渐培养成一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并把我输送到清华大学学习,为我人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严寒酷暑马老师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地,训练结束,他等我们都放松整理完后才和我们一起骑车离开运动场。路上还和我们一起聊天,关心我们近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时候还约上大家一起到他家里吃饭。别看他平时对我们和蔼可亲,但训练场上他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专项技术、身体素质哪项都不放松。为了对我的技术动作有所帮助,他还用自家的摄像机把我的动作拍下来,边回放让我看,边给我讲解或一起讨论技术动作要领,让我真正意识到该怎样做动作。练身体素质时,变速跑、单腿跳、俯卧撑、跑楼梯(一至四层跑上跑下连续5趟算一组,起码5、6组)等等,各种练习轮番“轰炸”。最后还要跑不知第几个“最后一个800米计时”。有时候我真“恨”马老师,觉得他太狠心了,把我累得看着跑道都想哭。可赛场上他又是我坚实的后盾,每当我跳完一跳,总是习惯寻找他的身影,他的一个手势或简单一句话,就让
记得高中时有连堂课,一般连堂课给人感觉是很枯燥、漫长的,可是我却最喜欢上语文连堂课,因为教我们语文的田老师有着强烈的个人魅力。她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与众不同的育人宗旨确实打开了我们思想的天窗,从而发挥出每个人更深层次的潜能。比如最近我们的学习任务太过繁忙紧张,压力又比较大,田老师就利用连堂课的时间带我们去爬山、去放风筝。那种感觉就像是偶尔刚上晚自习就突然停电,然后宣布可以回家自习一样。即使是回来后需要用写一篇周记作为交换,我也觉得非常值得,并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去体验其中的过程,而每次这样写出的周记居然都是我自己的最高分。再如:第一次有语文老师带着一幅世界名画或雕塑等的大幅图片走进教室,让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图片中的意境,展开联想自由发挥。大家互相交流后,发现相同的东西,通过不同人的视角呈现出千奇百怪的景象,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受。回想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在昌平二中的6年,所得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学校严谨踏实的学风、求实创新的氛围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人生观、世界观、适应能力、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充实的过好每一天,只要无悔,便是成功。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观点和
日前,从母校昌平二中的大门前经过,见到大门及两侧都围起了高高的帷幔,显然是在翻盖。我停下匆忙的脚步,默默地望着,希望看到些什么。可是,除了偶尔出进的几个学生,什么也没有,带着些许失望,我默默的离开…… 回到家中,说起所见,妻子说,母校要校庆了! 校庆!校园中会是怎样? …… 1986年,满脸稚气的我,告别了愉快的小学,满怀憧憬,踏入了许多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二中校园。二中坐北朝南,大门紧邻最繁华的政府街,马路对面是大操场,车水马龙的街道是横亘于间的银河。每一次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老师都严阵以待,面色凝重地站在路中央,拦截过往的车辆,指挥队伍迅速通过。由于种种原因,此种状况直到本世纪初才得以解决。但当时的我们,年少不知愁滋味,在往复穿梭中寻找到了无穷的趣味。 操场,学生的乐土!暑假,操场鲜有人来,一个多月,操场变成了草场,野草郁郁葱葱,一尺多高。每年九月,新学年伊始,二中学生必需的一项活动就是除草。虽然,校方一再强调多保留一点绿色,但久违的同学们,一干起活来,就热火朝天,欢天喜地,高涨的积极性促进了工作的彻底性,一周过后,仅留下稀稀落落的残绿,裸露在烈日下。随后的时间,我们追逐
三十年前,15岁的我考到了昌平二中。我在昌平二中只度过了短暂的两年学习生活时光,虽然学习几乎占用了我所有时间,但我却非常怀念那段青春岁月,有很多往事当时觉得很平常,甚至有些苦涩,现在想起来却很温馨,几多趣事仿佛发生在昨天。 (一)住宿 八十年代初的昌平二中的住宿条件是很差的,我们十个人住在“女二斎”,那是一间很拥挤的平房,宿舍里只有上下铺的床,没有桌椅和其他设施,但我对这些无所谓,第一次住集体宿舍,感觉到很新鲜,记得程宗学副校长给我们住宿生开会时候说:“我们学校住宿的条件虽然差,但比他们上学的那个时候好多了,他们那时候睡通铺,很挤,要翻个身还要喊1、2、3,现在我们是一人一个床铺,而且学校会尽量改善我们住宿条件的。” 冬天我们要自己生火,开始时对于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确实有些困难,我们自己去撮煤和劈柴,有时候忙活了半天,闹的满屋子烟,火也没生着,晚上还要想着封火,封不好夜里炉火就会熄灭,屋里经常很冷。夏天又很热,我那时连个蚊帐也没有,蚊虫肆虐。那时候的生活虽然艰苦,条件简陋,但是,宿舍里总是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同宿舍的同学之间非常团结友爱,非常和谐相处,两年间,没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九月,初秋,迟归, 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公车上,车窗外已是灯火阑珊, 一整天工作的忙碌让头微微有点疼, 身与心的疲惫让低落慢慢的侵入。 毕业多年,混沌多年, 一直也在辛苦努力执着付出, 却仍在原地打转没有找到梦想的前途, 人生的方向到底在哪里,倦怠,迷茫。 好友打来电话,月末高中母校周年。 记忆越过时间的长廓,那一年,是一九九七年。 高三辛苦的学习压抑不住年轻乐观的心, 午间休息时在教室里放声的歌唱, 回宿舍进门前需要一问一答对出的诗词, 夜半用被蒙头打着手电背书的欢乐, 泡一碗方便面与友共享的开心~~~~ 像化茧成蝶必经的磨砺, 那一年,是人生的转折。 多年以后,突然发现记忆里最为深刻的是当年曾忽略的, 那些人,那些事。 和蔼细心的刘俊英老师,严厉严谨的白立英老师, 亲切友善的孙爱荣老师,年轻活泼的杨占红老师, 风趣博学的纪连海老师,勤劳负责的吉正喜老师~~~~~ 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讲解,一次次不知疲倦的督促, 一回回不辞辛苦的探访,一趟趟不分你我的交流~~~~~ 多年以后,才突然懂得了恩师的含义, 才懂得了师恩与父恩在人生里怎样划上了等于。 那一年, 我,还
电话:010-69742458
政府街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5号 邮编:102200
回龙观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跃园2区31号 邮编:102208
实验二小校区:
东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腾苑二区30号 邮编:102208
西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东区26号 邮编:102208
西环路校区:北京市昌平区西环南路31号 邮编:102200
育知校区:史各庄街道农学院东路2号院 邮编:102206
扫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