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昌平二中走进清华:一场跨越校园的精神对话

2025-05-02 浏览量:21

作者:檀正平 | 文章来源:德育处

 

2025年4月27日,清华园内紫荆未谢,新荷初绽。值此清华大学建校114周年之际,昌平二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李继阳率高二年级八十余名学子,共赴这场学术与青春的盛会。

上午八时,东大操场内旌旗猎猎。学子们端坐看台,恰逢“马约翰杯”开幕式。一代代清华人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入场,当“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呼号在场中一遍遍激荡,像是长风掠过山冈,落在看台上每个人的心底,“无体育,不清华”在此刻具象成形。这不仅是对强健体魄的追求,更是清华人将个人生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

开幕式过后,同学们来到了苏世民书院参观。初入院落,浓郁的西式香薰杂糅着中式建筑的古典美学,构筑起一座别具一格的学术书院。腼腆帅气的德国学长用略带西式口音的中文热情地讲解这里的一草一木,掌声和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各国学子荟萃,各色国旗招展,连起一道亮丽的长虹。在这里,东方的包容谦逊与西方的创新探索相互碰撞,智慧的火花在文化交流中不断迸发。苏世民书院恰似一座桥梁,跨越地域与文化的隔阂,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青年汇聚于此,让他们在交流互鉴中增进理解,共同描绘着世界和平繁荣的美好蓝图。

同学们又参观了清华大学的科博系列展览。庞大的地下场馆中,不仅仅承载着大半个科学探索的历史,还有一整个清华人百年来的接续奋斗。我们在不断进步的无线电技术中感受到日趋紧密的世界联系,又为这百年来清华制作的精密仪器所震撼。从简陋的实验设备到先进的科研成果,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清华人的智慧与汗水。清华人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畏的探索精神,将科学从冰冷的公式转化为服务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科学从来不是冰冷的公式,是前辈们用体温焐热的信仰,是薪火相传、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下午,阳光正好,漫步在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之畔,黑天鹅悠然戏水,红鲤自在穿梭,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似是时光在此留下的温柔印记。这一方荷塘,见证了清华人在喧嚣世界中沉淀自我、潜心治学的坚韧,如同朱自清先生当年在此思索人生,同学们亦在此感悟“自强不息”的真谛,于静谧中积蓄向上的力量。行至水木清华,绿荫下的杨柳随风轻摆,与古朴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厚德载物”的包容在此尽显。

驻足大礼堂的草坪前,仰望蓝天如洗,涤荡着这片学术圣地,匾额上“人文日新”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刻提醒着学子永葆创新精神,不断突破自我,在人文与科学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同学们在清华的二校门前合影留念。

最后,同学们回到东大操场参加了马约翰杯的迎面接力项目,并成功夺得了小组的冠军。

今日走进这座承载着百年学术荣光的校园,深蓝的校服与白墙、红砖建筑相遇,求知的目光与大师足迹重叠。这场行走的课堂,用脚步生动地丈量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我们看到,苏世民书院中文化交流的和谐乐章,奏响了世界和平繁荣的序曲;科博展里清华人的科学精神,照亮了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清华,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精神的灯塔。它激励着每一位学生自强不息,坚定向学之志,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以包容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以不懈探索的精神追求真理,为实现人类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世界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学生感悟:

在清华的校园里,我们沉浸于美丽的环境,惊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着学长们昂扬的面貌。这里名师荟萃,学术氛围浓厚,从基础学科到前沿科技领域,都有着顶尖的科研成果产出,激发了我们对科技的兴趣,鼓舞着我们努力学习。运动会上,我们见证了集体的团结;实验室里,我们领悟到科研的精神。此行引导我深入地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强健体魄,陶冶灵魂,掌握技术,为祖国做贡献。我相信,明年我定将圆梦于此。水木清华,我心向往!

高二9班高乐达

 

置身清华园的那一刻,我仿佛触摸到了未来的脉搏。“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清华不同院系的代表团风格各异;苏世民书院里,环形教室的黑板上倒映着不同肤色的脸庞,多元文化在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自动化实验室的机械狗甚至能完美做出一个高难度的后空翻。这座校园的每块砖石都在诉说:真正的教育,是让理性与感性共生,让东方智慧与世界文明对话。

吕昊聪

 

踏入清华园的那一刻,便被这座百年学府的底蕴深深震撼。绿树成荫的校园中,古典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泛起涟漪,湖光塔影间流淌着知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马约翰杯开幕式上,运动员们昂扬的姿态与坚定、自信的眼神,将“无体育,不清华”的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参观苏世民书院时,国际化氛围与跨学科视野让我心潮澎湃;走进自动化系实验室,精密仪器与前沿项目陈列眼前;在人文学院的展览馆,学长为我们讲解馆内收藏的珍贵物件,我被清华学生认真刻苦、追求精确的精神所打动。站在清华的沃土上,我深知唯有脚踏实地、永葆求知热忱,才能让今日的向往化为明日的抵达。愿以此刻为起点,追逐那抹“清华紫”指引的方向。

孟纯慧

 

本次清华之旅,我们既体验了清华的多彩校园生活,又深深感悟了清华的文化。早晨8点钟,晨光的照耀让跑道充满生机与活力,各方阵的学长学姐列队入场,展现其院系的独特风采。当五十年校友的方阵入场时,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爷爷奶奶们步伐矫健,精神饱满,生动体现了“无体育不清华”的理念。上午与下午的时光,我们参观了清华大学的人文博物馆与自动化、电子实验室。我们沉浸在电磁波的发展史中,在那用铅笔绘就的无修改图纸中,了解了清华人严谨求实的态度;热情的学长与教授耐心讲解,从工业流水线的优化革新到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奥秘,每一个知识点都让我们对大学学习充满向往,也让我们开始思索如何在未来发掘属于自己的兴趣方向。漫步在清华校园,湖畔杨柳依依,湖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岸边古朴的建筑,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似在诉说着校园的悠悠往事。红砖灰瓦的教学楼错落有致,与葱郁的草木相映成趣,处处散发着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韵味。此次清华之旅,我们不仅触摸到了校园生活的多彩脉搏,更汲取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它像一颗种子,在我们心中种下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奋斗的决心,激励着我们朝着梦想不断前行,期待未来也能在这片沃土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高二9班 程子宁

 

迎着朝阳,踏入清华大学的校园,就此开启了一场活力与智慧交织的探索之旅。

“马约翰杯”开幕式上,各院学子齐聚于此,以蓬勃姿态踏出青春步伐,用行动践行“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苏世民书院内,中式风格的庭院建筑独具韵味,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置身于达理礼堂中,仿佛与世界各地学子来了一场跨时空交流。

午后的荷塘畔,天鹅悠然划开碧波,繁华点缀在点点翠叶上,漫步其间,尽享舒适与畅然。

自动化实验室里,既有令人惊叹粒子成像技术,又有颇具趣味的摩斯电报,还有绚丽多彩的光学研究…无不闪烁着创新之光。

日落时分,接力赛场上同学们激烈角逐的身影,为这场清华之旅画上完美句号。

高二8班徐家奕

 

 

编辑:胡锐

摄影:高二年级师生

审核:王洁睿

code

电话:010-69742458
政府街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5号  邮编:102200
回龙观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跃园2区31号  邮编:102208
实验二小校区:   
   东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腾苑二区30号  邮编102208   
   西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东区26号  邮编102208
西环路校区:北京市昌平区西环南路31号  邮编:102200

code

扫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