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美好的回忆——记李惠中老师和杨彩彤老师

2011-05-07 浏览量:1843

作者:杨秀英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我是一九五九年八月从昌平一中(北京八十三中)初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八十四中校师范班的一个女孩儿(一九六二届)。事隔四十七年,往事如烟,大多数的事情已记不清了,然而有两位老师,她们的形象和高尚品质却深深地印刻在我心中,令我至今难以忘怀,回味无穷。

  李惠中老师(一个月的班主任)

  她个子不高,属中等,白白净净,大眼睛,未曾说话先面带微笑,说起话来,声音不大,却是慢条斯理儿。听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觉。她很俊秀,举止、做派颇有教养。她平时说话不多,但说出来的话却极有份量,无论她管的学生还是管她的领导,都很敬重她和佩服她。

  第一天入校报到时,只见她站在昌平师范一年级二班教室门口,面带微笑,等候每一位同学的到来,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同学。

  因我不知道宿舍在什么地方,就把行李背到教室里了,是她亲手帮我把行李从身背后解下来放到一个位子上。当我回过身时,感觉她像一位母亲,在招呼自己的孩子,我心里说:“这位老师真好!”等我坐下后,她亲切地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家里都有什么人?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就一一作了回答,只见她把我的情况都记到一个本上了。然又问我:“你有什么特长?”等一些问题。虽然,她只比我大几岁,却给了我母亲般的温暖,自此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一个月后的一天晚自习时,突然李老师领着一位新老师(第二任班主任)向我们全体同学宣布道,由于某种原因,她今后不担任我们班主任了,由这位杨老师接替她的工作,以后有什么事情还可以找她。这时同学们情怀沉重,有的人还眼带泪花……后来才知道,她是因为怀孕才换人的。

  她虽然只做了我一个多月的班主任,却和我们班的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她仍把我们班视为她的学生,我们仍把她当我们最亲近的老师。在这三年里,班级无论是开联欢会,还是搞野外活动,都会把她请来参加。她平时也是经常到我们班或宿舍里走一走,看一看,显得格外亲近。

  因为她不教我们了,见面的机会毕竟少了,星期天或晚上我们一些女同学,就会结伴三三两两的去她家里玩,她当时住的是两间租房(现在一街西侧)家里还有个老太太(李老师的奶奶)。

  屋里没有电器和摆设,只有两张床。小的是奶奶住,大一点的床,周围有个幔帐是李老师和她丈夫住,老奶奶待人很亲热,很健谈,在聊天时给我们讲一些老师上学时刻苦学习、艰苦朴素的故事。大部分都忘记了,其中有一件至今我还记得,奶奶说:“孙女上大学时,大部分女孩都时兴穿长袍,大掛,可是李老师没有,但她经常给奶奶学舌说,谁谁穿什么旗袍,谁谁穿大掛,可好看了……奶奶听在耳中记在心里。但她从没提出要买。奶奶说,‘咱家没钱,等以后有钱了,我一定给你买一件让你穿’。从那以后懂事的她,再也不提此事。可奶奶一直念念不忘,经过几个月后,奶奶亲自给她缝了一件漂亮的旗袍(花布)她穿在身上合身适体,祖孙二人高兴地笑了……”

  李老师胃不好,听说在很早以前做过手术,不能吃硬的食物,只能吃些软食或稀饭。我们班的科技小组,不知是哪位同学从家里抱来一只小奶羊羔,放在学校东北角的旮旯处,拴上养了起来。目的是为了给李老师未来的小宝宝备奶。(她当时不知这些事)先是科技组成员精心喂养,后来全班同学都自发的给羊打草,如星期天返校时,就有不少同学背回点新鲜的青草,回来放入羊圈内……这种想法可能是天真幼稚的(注:因为她胃不好,营养跟不上,怕她产后没有奶水),但心是真诚的,晚饭后或中午就会有两三个人去打草备用。外班同学不明白我们的秘密,我们也不说。

  第二年李老师真的生了个胖儿子,我们全班同学可高兴了,真的想把羊奶水送到家里,喂小弟弟,可是羊由于没有生过小羊,所以也就没产奶水,可惜我们这种做法,如同是一种梦,最终也没能实现,但我们的心情是人所共知的,也可见我们学生和李老师的情深意重,至于后来羊又养多长时间,最后如何处理了,我也就记不清了。

  李老师后来当上了学校的教导主任。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十几年后,我的儿子上中学了,由于我自己学校(桥梁厂办学校)师资不足,我多次找李老师要求把儿子转到二中来,她说马上就要开学了,转学工作已经结束了,不能接收,死磨硬泡仍无济于事。

  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在当年九月一号开学那天(全校在二毛礼堂,举行开学典礼)我硬把儿子领来,从主席台上把李老师请下来,说明我的来意后,非让她收下来,这时我看到李老师真有点难为情了,最后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收下了,然后拍了我肩膀一下:“你呀!真叫我没处说你”我给她添了这个麻烦,我至今不忘。

  一晃四十七年过去了,我脑子里没有把她忘记。在2007年重阳节时,李老师来昌平退干中心交作品时,我们娘俩见了面,她年过七旬,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有超强的记忆力,一眼就把我准确无误地叫出了名字,她的精神面貌,亲切热情劲不减当年,我为有这样的老师而自豪。

  第二任班主任杨彩彤老师(欠一个月三年)

  她是刚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大学生,刚分配到昌平二中的大姑娘。

  她高高的个子,脸庞白白净净,短发,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声音不大,让人听起来清晰。她的形象不一般,气质不一般,她不清高,不做作,说话干脆利落,说到做到,她很优秀,很漂亮,相貌可圈可点,特别是她的眼睛会说话,给人的感觉是她年轻的魅力。

  她是学历史的,可当我们班主任后,教的却是语文,这对她来说无形中加大了她的教学难度,但她不畏惧,而是知难而上,认真备课,精心讲课,大胆管理。

  在这三年的接触和感受中,我感受到了她做人的高尚,她的精神代表了她那个时代的内涵。同学们都称她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是个难得的人才,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渗透着对学生的爱。

  下面是我体会最深的几点:

  一、她有火一样的激情

  三年的实践和感受,我感觉她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情,对我们这四十二个人的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不是作为一种任务,而是内化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对这个集体有开拓,有挖掘……她充分享受着这四十二人对她的渴望和期盼,亲眼观看,亲手栽培着这四十二人的发育成长(包括知识)她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班集体,创新优秀班集体是她一直以来的内涵更是她的灵魂。

  我们这个班女生多,年龄相差大,岁数大的比她只小一岁,年龄最小的才十七八岁,还有三位女生已结婚两年多了,男生里有两个体弱多病的……,这样这个班管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负担要重,任务多,她不是知难而退而是挺进,开动脑筋一定想办法把这个班带好。

  她全心全意地促拥着激情,带着新的渴望亮相,在这短短的三年里,她大显身手,展示了她不同的远见与魄力。不论学校搞什么活动(如运动会)或搞什么竞赛,我们这个班都名列前茅。这与杨老师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及出色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是分不开的。

  由于她精心备课,认真钻研,全校语文竞赛我班拿过两次第一名,她勇于吃苦,倾心投入,乐于奉献,讲诚信求上进,这是她带好这个班的原则。所以我们这个班集体,三年中是和谐的、友爱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我待在这个班里有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杨老师身上我强烈地感受到她似乎蕴藏着一种永远也使不完的劲,一种青春的力量要并发出来,这三年的教学和其他成绩数不胜数。

  二、她有水一样的执著:

  水看起来是比较软弱的,无型的,最没有力量。人们都爱说“柔情似水”,然而恰恰“水”又是最坚强的,“滴水能够穿石”因为水有它的韧劲、韧性和耐性,更需发的是奉献,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矢志不移的信念。三年中,杨老师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我们这个四十二个学生当中去,她以学生们的思想进步、成绩出色、身体健康为着眼点。特别是对大龄女生,更是格外关心、爱护。

  杨老师经常找我班大龄的男女学生聊天,教育她们要以学业为主,不要过早恋……向她(他)们了解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已婚的三位女同学更是多一分爱护,劝她们不要过早地要小孩,要把学业完成……。在杨老师的耐心教悔和指导下,三年内没有怀孕(高某、王某),但也有一个学生(孙某)没听劝阻提前一年生了个小孩,结果影响了她的学业。

  我们这个班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大部分学生都加入了共青团,其中还有两名学生加入了党组织。在当时是学校的一个亮丽点,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

  三、她关心学生 胜过关心自己:

  她父亲因另有妻室工作在外地,把母亲扔给她一人照顾。她刚接班时,为了了解我们这个班学生的全面情况,她星期天不休息,不回家探望老母亲,而是做家访,找学生谈心了解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得知我们班有个叫刘书芹的女生,父母常年多病家中生活困难时,眼看天已渐冷,她的棉衣还没有着落,杨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间,她从刚发的工资里掏出几元钱(那时相当现在几十元)给她,第三天这个学生就穿上一身崭新的棉衣了。以后这名同学一直得到杨老师的帮助,如果这个学生不说,全班学生谁也不知道是老师给钱做棉衣的。以后杨老师还为这个学生在学校申请了助学金。可惜这个学生还没来得及报老师的恩情,工作几年就去世了(乳腺癌)。

  那个没听劝阻生了小孩的女同学,因有小孩,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杨老师说:既然孩子生了,那是革命接班人,我们要面对事实,每天除了安排她上正课外,副科、体育等一切课外活动都给她免了。利用星期天不回家探母为她补课,贴小灶。在经济上对孩子也给予了补贴。

  另外我们班还有一个男生(尚某)体弱多病,常年只上正课主科,其他时间总是一个人待在宿舍里,杨老师除了关心他,照顾他外,更多的是劝导他,耐心说服他,让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个学生终于被杨老师的言语所感动,到毕业时身体恢复了健康。那个学生打趣地说:“我的健康是完全是杨老师给的!”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杨老师她还有超强的记忆力,她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记载着每一个学生的全部情况,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家庭经济状况……,甚到谁的父母身体如何,她都了如指掌,最突出的是,不论班内哪个同学过生日,都会得到她的衷心的祝福,而且,她还号召全班同学祝福庆祝一下。真是胜过母亲啊!这充分说明她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

  四、她性格很坚强、坚韧不摧

  从道理上说,她可以是遍地鲜花,遍地阳光。因为先天赐予她天生丽质,后天又赐予了她聪明才干,她的人生道路应该是金光大道,可在“文化革命”时期,因父亲的牵连,杨老师被停职隔离审查,写检查做交待,不让回家,不让见亲人。

  面对无端的怀疑,杨老师她都能正确对待,毫无怨言。她认为自己是清白的,但是那个年代又怎么能够说得清楚呢,所以,她一直正确面对上级检查和询问,没有产生抵触情绪。

  有一天,杨老师的爱人从国外回来探望她,当时的红卫兵组织没有让她接见。因为是晚上,街上没有旅馆,学校又不让住。她爱人只好含泪夜行百里路程,第二天上午才到北京。由于没见到亲人,她爱人又气、又急、又累,到家后就病倒了,当时杨老师全然不知,事后,杨老师也没有报怨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审查,证明她本人没有问题,没罪可定,不久便恢复了人身自由和公职。

  几年后,杨老师调到北京市某中学,当了校长,正在她工作大展宏图、蒸蒸日上的时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她爱人本是中国蒋祝英式的英雄,模范人物,造船专家,却突然得了绝症住院。杨老师她每天学校医院两边跑,几天后,由于下雪路滑,骑车摔倒,杨老师又摔伤了左胳膊,疼痛难忍,她不休息,用一只手扶车,仍然坚持上班,去医院送饭,她的毅力是可想而知,但最终丈夫还是离她而去了。对她是多大的打击呀!但杨老师挺了,她没有被困难所压倒。当时杨老师还不到50岁,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

  杨老师退休以后,在家看孙子,我去她家(朝阳劲松小园)两三次去看望她,她老人家非常热情,精神焕发,不减当年。提起往事心有余悸。平静后她没忘记打听班里其它同学如韩启华、高淑芹……当她听到刘书芹、王海月、肖守成已故时,眼泪充满眼框,半天不语。

  五、她有土一样的朴素

  杨老师是城里人,但不是一般贫困市民家庭出身。她是个大学毕业生,但她不清高,不傲慢,不化妆,不穿时髦衣服,她把根扎在学生中,懂学生情,知学生意,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也对学生情深意重,这是她做老师的原则。

  她做事既不失去党的原则,又不忘记学生的利益,我们班的学生都会被她的真诚、坦率、朴素所感染和打动。

  六、她还有一个银铃般的嗓子

  杨老师爱说、爱笑,平时她总给学生灿烂的笑脸,幽默的语言,优雅的谈吐,滋润着四十二颗心,但杨老师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大声笑,在学生面前,不管是谁说了逗笑的话,或作了逗笑的事,她都会捧腹大笑,那笑声像银铃一般好听。响彻二中,印在学生心中。最后用下面的话赠送给李慧中、杨彩彤我的两位老师。

  她俩是:

  用真爱倾注班集体,用缘美化二中校园。

  用心谱写教育事业,用情构建和谐家园。

  赠学校:

  辛勤执教八十年,桃李天下逾万千。

  辅学多才师德好,教书育人学圣贤。

  健康长寿八十整,放眼世界千万年。

作者:杨秀英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1962届毕业生

code

电话:010-69742458
政府街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5号                        邮编:102200
回龙观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跃园2区31号     邮编:102208
实验二小校区:   
   东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腾苑二区30号     邮编:102208   

   西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东区26号     邮编:102208

西环路校区:北京市昌平区西环南路31号                   邮编:102200

育知校区:史各庄街道农学院东路2号院                          邮编:102206

code

扫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