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1979年9月,我和所有的新高一年级同学们一起进入昌平二中高中一年级一班,开始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转瞬即逝,然而抹不去的点点记忆却始终萦绕在脑海中:那威严神秘的孔庙大殿,那低矮却整齐的排排斋舍,整齐明亮的间间教室,老师们殷切的目光,犹如战士出征的早操哨声,课堂上那渴求知识的全神贯注,午间空气中弥漫着《岳飞传》的评书连播,晚自习的教室总是充满放松的喧闹,二十一点准时来临的熄灯,这一切仿佛就在眼前,让我想到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的老师,永远是那么的慈祥、亲切,就像父亲、母亲一样,是他们用智慧给我们这些干涸的禾苗浇灌了知识的雨露;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给我们这些无序成长的小苗开辟了适合的成长空间。
还记得高考前的体育达标考试,因我个子小,胆子也小,跨栏怎么也过不去,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其他同学都完成任务下课去食堂吃饭了,体育老师还在陪我训练,半个小时过去了,班主任柴(瑞祥)老师也加入到教练行列,他亲自示范,让我先在栏旁边练动作,因为我动作不到位,他鼓励我说:“只差一点点了,你再胆子大点,没问题的!”在老师的亲切鼓励下,我又经过几次练习,终于顺利跨过我一直认为不可能逾越的横栏!这其实是我人生的一道坎儿,从此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有的只是战胜不了自我。
高中刚入学时,我的英语成绩不是很好,我们的英语老师徐(文俊)老师跟我们说:“学英语没有捷径,就像骑车,熟练到一定程度就难以忘记了,但要熟练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勤奋刻苦练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听到老师的这些,我似乎觉得在说我一样,我就是这样总是在考试前才突击看书,考完试就是应付上课和作业,所以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在老师的启发教育下,我坚持每天学习1小时英语,还真有效果,而且在我的大学、研究生阶段,我基本靠吃老本就已经保持英语成绩始终排在前列,可见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多么有效,看似简单,但其中的哲理足以让我享用一生——人人都可以成功,关键是你是否愿意使用勤奋这个人人都有的工具。
无论是体育老师的执着、班主任老师的慈祥、徐老师的哲理,还是数学武(振国)老师的幽默、物理林(兆泉)老师的严格、语文阴(雨湘)老师的温柔……他们都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直至今天他们的行动和思想仍是我工作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也已经成为了一名老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事院校的一名教授,如今,我也用老师们的教诲教育着我的学生,把老师们的智慧流传永远!我的信条是:“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这是我能够忘我工作的精神支”。参加工作以来,我把“注重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服从组织决定,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为我的工作准则,爱岗敬业成为我工作的基本要求。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快乐无忧的世界中,如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就成为快乐工作生活的关键所在。我把工作当作自己的首要职责,无论在疲惫还是迷茫时,都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从不会把工作当作负担。这是因为,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快乐是效率的源泉,工作重担不会因为你心烦、疲惫而有丝毫的减轻,与其身心疲惫、满腹牢骚地低效工作,不如放松心情、满怀希望的憧憬来高效劳动。“快乐工作就是幸福生活”已经成为我的生活准则。我从不奢望巨大成功,但求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有用的;每遇挫折,我就会想到成功时的情景,从不因此而灰心丧气,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人生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人生,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让我们以此共勉吧!
作者:李晓军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1981届毕业生。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事院校的教授(军衔大校),长期从事军需勤务信息化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军需勤务与信息化技术结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主持研究的10余项军需业务系统软件,在全军及武警部队的军需部门得到推广应用,用户总数达2万多人(户),在推动部队军需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军事经济效益。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2004年被评为总后“科技新星”,三次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