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的统计,全球超过15亿人遭受听力损失,其中超过4亿人需要进行干预,目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错误的用耳方式等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预计到2050年会有超过25亿人口将不同程度“丢失听力”。
小耳朵,大作用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之一,除了主导听觉功能,还主导前庭功能,当它受到不同程度性质的损伤,不仅会影响与他人沟通交流,还会降低生活质量和减少社交从而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学龄前儿童的听力下降如果没有及时干预,还会影响言语发育情况,长大后成为一名“聋哑人”。因此,保护听力的健康是全民共同目标。
科技助听
部分听力下降可防可治,比如说突发性耳聋,24小时内不明原因的听力下降,会引起耳鸣、头晕等症状,只要经过及时和规范治疗之后,大部分听力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分泌性中耳炎也是临床中常见的耳科疾病,只要治疗得当,听力就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目前也有一些耳科疾病所导致的听力下降无法通过医疗手段来恢复,这时候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专业助听设备的验配和调试,将听力的损失补偿到一定的水平,使用合适的助听设备能更好的与人交流,帮助听障人群回归正常生活,降低残疾对个人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科技的进步为许多听力障碍人士带来了希望和帮助,助听器是我们最为熟知的助听设备,从最初的简单扩音功能,从有线到无线,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发展至现在可实现连接手机、语音助手、无线充电、防水防尘、远程调试等多种功能。
除了助听器之外,人工耳蜗也是地球上的“最强科技”之一,它是目前唯一全球广泛应用的人工感觉器官,一些先天性耳聋或者极重度耳聋且助听器助听效果不佳的听障人群,人工耳蜗可以为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声音。
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听力日。今年我国爱耳日的活动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
编辑:胡锐
审核:王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