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学时回顾

2011-05-07 浏览量:1855

作者:赵庆元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我是1946年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北省通县专署昌平县师范学校(又称简师)的。回忆当时的学校概况是校舍即简陋又破旧,只在几间平房教室里上课。学生生活条件较艰苦。校址是在原来县城里的孔庙(又称文庙,也就是学校现在这个地方)。昌平县师范学校,是当时昌平县的最高学府。面向全县招生,能考入这所学校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们当中有一小部分走读,其余大部分学生住校。孔庙的大成殿就是学校师生吃饭的饭厅。东西厢房就是学生的宿舍。

  昌平县师范学校,除办师范班以外,还附设初中班。1948年12月12日昌平县城解放。12月23日复课后,当时,学校的校长是由昌平县副县长张仲平同志兼任,教务处主任是刘思源同志。全校共有老师八人,会计、事务员各一人。1949年暑假前,我们三年的师范学习任务完成。我们这个班,由原入学时的六十五人到毕业时只剩下二十九人。当时全校共五个班(初中班两个),在校学生八十四人。我们师范班的班主任是安步青老师,教语文课。他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昌平师范任教的。他在1949年教室的黑板上写道:

  “大江流日夜。

  中国人民的血液,日夜不停地在奔流着。

  中国的土地,再也不能沉默了!

  同学们,你们嗅着祖国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还甘沉默下去吗?”

  他在《一九四九昌师同学录》中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我们正是处在方生和未死之间。旧传统的遗毒还没有完全地死去,新文化还没有普遍地生根;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叫未死的快死,叫方生的快生。我们能不跳过文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但是我们要剪短诞生前的苦痛。”可见,这位老师的思想是进步的。

  弹指一挥间,六十年过去了。回顾那时的学校生活,还是那么深刻,记忆犹新。

作者:赵庆元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1949届毕业生

code

电话:010-69742458
政府街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政府街5号                        邮编:102200
回龙观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龙跃园2区31号     邮编:102208
实验二小校区:   
   东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腾苑二区30号     邮编:102208   

   西区: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龙泽苑东区26号     邮编:102208

西环路校区:北京市昌平区西环南路31号                   邮编:102200

育知校区:史各庄街道农学院东路2号院                          邮编:102206

code

扫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