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初识恩师何尚武老师是在全校学生集会上。他是昌平二中的教导主任,在全校学生集会上讲话是经常的。他待人谦和友善,谈吐儒雅,老师的话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引经据典,幽默风趣。他的话经常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而他却如佛念经般继续讲下去。每次讲话都赢得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热烈鼓掌。听何主任讲话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思路、灵活的应变能力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识老师是做他的科代表,有机会与老师单独接触。上师范时新增世界历史课,昌平二中当时没有专门历史教师,就由何主任兼任。第一节课上完他把我叫到门外说:“你是学习班长,给我派一个科代表吧。”我自告奋勇地说:“就我来干吧。”老师幽默地说:“难道你也要兼?”我说:“咱们都兼吧。”老师淡淡一笑欣然应允,我心里很高兴。
有一次我拿着全班作业给老师送去。他正在吃饭叫我坐在一边等候。我闲着没事就说:“我帮您判作业吧。”说完拿起桌上的红铅笔,按照老师的习惯打“√”写上月日。把有问题的挑出来给老师判。老师把有问题的三本翻了一遍说:“都是第二题的第三条没归纳出来,看来是我强调得不够。”老师做起自我检讨来了。我一看三人答案一样就说:“肯定是一个人做完,其他二人是抄的。”老师却说:“抄也是学习嘛!弄明白就好。”回去我一了解果然不出我所料。
又有一次同学们交上作业,我自作主张给判完了,拿上几本有问题的给老师送去,说明情况,站在一边,等候老师的表扬。没想到把老师脸色一深,严肃地说:“以后不许这样,全给我拿来。”你看拍马屁拍到驴蹄上了。我知道老师是怕我耽误我学习。
一天老师约我晚饭后陪他散步。我如约而至,正好他也吃完饭走出来。老师问我:“你每天晚饭后干什么?”我告诉他,每天饭后都打篮球,直到晚自习铃响为止。他说:“打篮球太激烈了,还是散步好。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嘛。”
我们边说边走,当然多是老师说我听,他问我答。老师问我:“你古文能背多少呀?”我回答凡学过的,篇幅短些的我全能背,像《学记》、《学弈》、《醉翁亭记》还有些诗词。他让我背诵一下《学弈》我很熟练地背了一遍,老师听了很高兴,接着便说学习不能总以为鸿鹄将至,要立鸿鹄大志。说话间,我们已经绕操场两圈了,他看了一下表就说:“咱们回去吧。”我们遛回校门,老师很客气地说:“谢谢你陪我遛弯,快去上自习吧。”我说了一声再见就跑回了教室。一个小时的遛弯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又有一次,我们同学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的义务劳动。那时正是数九寒天,同学们在教导处门前集合,听何主任做动员讲话。老师讲了活动意义和注意安全以后,特别提醒大家干活时要背向风,宁可让风吹背不能让风吹胸,铲土时更要背风,顺风扔土,以免吸入尘土和眯眼。当时老师感冒了,两眼红红的,一边讲话一边不断的用手绢擦鼻子。同时又再三叮嘱大家“出汗了不要脱衣服,以免像我似的感冒。我是‘出师未捷身先伤,空使英雄鼻涕淌,得胜归来庆功宴,伙房里边喝姜汤’”。一段顺口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寒意全无。这时只见何主任用力一挥手说:“太阳落之前必须回校,出发吧。”一席话把同学们的干劲鼓得足足的,把大家的心说得暖呼呼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的奔赴水库参加了义务劳动。劳动半天在日落前赶回学校。同学们高唱《打靶归来歌》,迈着整齐的步伐,直到教导处前。何主任早已在台阶处等着我们。我们用力踏步,按着节奏继续高歌不止:“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何主任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像首长迎接得胜归来的战士一样。老师摆手让大家停下,大家立刻安静下来。他一声“喝姜汤去”带着同学们直奔伙房。伙房的大师傅们早已准备好两大桶热腾腾的红糖姜水。何主任亲自操勺给我们盛,一边盛一边说:“趁热喝,连姜丝也喝下去,每人两大碗,”直到大家都喝上了,他也盛了一碗一边喝一边对大家说:“我沾光了,谢谢你们!”何主任就是这样的和蔼可亲,诙谐幽默,怎不叫人喜欢呢。
一九八零年冬,得知老师回家探视。我们语文教研室的几位教研员前往老师家探望。老人热情的接待我们。我们把全县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意见做了汇报。然后请老师发表意见。老人就阅读和写作两个问题讲了近一个小时。讲话还是那样条理清楚,极富逻辑性。凡要说理的地方,必引经据典,按部就班讲得非常明白透彻。对我们颇有启发。离别时,我们表示还要再求他老人家指教。老人忙摆手,谦逊地说:“不敢当,一起商量吧。共同研究,共同研究。老朽遵命便是。”
这就是我的老师何尚武,一个和蔼可亲、博才多学的师长。他实在是让我太信服太佩服了。
作者:于殿坤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1958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