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个人简介
杨海燕,中共党员。2002年入职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现任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历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昌平区历史学科骨干教师,昌平区师德标兵,昌平区教育系统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昌平二中教育集团优秀党员。在职期间,多次承担国家级、市级、区级公开课、研究课,多次参与区级期末考试及模拟考试命题,多次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撰写多篇论文;课例和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市、区级一等奖。从教以来,以“文化润心,活动育人”理念塑造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生教育:润心育德,塑形铸魂
在班主任工作中,杨海燕老师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特点,注重班集体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她坚信“活动育人”的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班级管理。她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所带班集体多次荣获昌平区优秀班集体称号。她还积极拓展资源,组织“当紫荆花开遇到梧桐新芽”活动,促成班级学生、家长与清华大学学生线上线下多次交流互动,为学生开阔视野、树立远大理想搭建宝贵平台。日常管理方面,杨海燕老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班级自主管理设计,周反馈与日总结相结合,班级管理与活动设计班级全员设计与参与,从初一年级开始设计三年班级活动主题,精心设计每学年结业仪式,每一位学生都走向讲台展示每学年自我发展与成就。杨老师用温暖、信任、包容、等待、鼓励陪伴学生的成长,见证者他们的进步。
教学科研:研以促教,探幽揽胜
杨海燕老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一位典型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她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她的研究成果丰硕,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荣获国家、北京市一、二等奖。其中,《从宋而来,风雅前行——风雅宋朝跨学科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实施》荣获全国说课展示一等奖,《盛世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学设计被中国教师研修网收录。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启示》获北京市第三届科研课题研究课一等奖,课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北京市第二届科研课题研究课一等奖,《基于MOOC资源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反思》和《高中历史教学与时空观念培养》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和《中学历史教学》。这些研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提升了课堂深度与效度。
综合实践:知行合一,赋能成长
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杨海燕老师是一位大胆的创新者和坚定的实践者。她善于打破学科壁垒,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跨学科实践课程。从《走近紫禁城》到《风雅宋朝》,再到《盛世唐朝》、《京杭大运河》、《漫话历史》、《少年探秘紫禁城百年故宫青春说》等活动,她引导学生通过策展、项目式学习、动手制作、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在真实情境中提升核心素养。她指导学生创建《梦华宋韵》杂志社、开设小讲坛,并于2024年3月指导学生成立“国风·知行”跨学科活动学生工作室,将活动的自主权充分交给学生,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她以学期为单位,精心策划长周期、系列化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活动涵盖诗词、服饰、绘画、手工、展览、市集等多种形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更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学生心田。学生实践项目多次荣获北京市中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挑战赛优秀项目,相关活动被《中学生时事报》专题报道,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
岁月流转,杨海燕老师对教育赤诚之心未曾更改,始终坚信“教学相长”。她用温暖、信任、包容陪伴学生成长,用学习、创新、践行驱动自我发展。她以文化润泽心灵,以活动启迪智慧,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持续书写着教学相长的动人篇章。
编辑:刘苗苗
审核:佟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