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 仁爱 博学 笃行
吴校长在教学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
(2008年12月26日)
首先,要祝贺今年初三、高三两个年级组取得的成绩,感谢两组教师们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其次,也要祝贺今天受到表彰的教学业绩突出的27位教师,是你们和整组成绩有所超越的教师们,组成了前20%的领军团队,引领了昌平二中前进的趋势和方向。今天我们通过教学片断和学案的展示,总结了各年级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想提出六方面的15个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宣言》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现在,连打工族都要进行培训学习才能上岗,作为教师,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学生做人与专业方面的问题,自身的学习显得更加重要。
问题1、每周您用于专业学习和探究的时间约几小时?
问题2、每周您通过各种媒体搜集专业资料的时间约几小时?
问题3、您曾经尝试过用同事、同行的先进经验来改变自己的教学现状吗?如尝试过,成效如何?
二、关于师德
网上有“师德七问”
引发了许多讨论:
有人说: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有名人说:教师的高尚不在他培养出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
特级教师标准用三句话概括:师德的楷模、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我曾经讲过教师应该具有勤学之德、慈母之德、严父之德、敬业之德、合作之德。综合以后说法,高尚师德、专业修养应当在教师身上高度统一,才能产生最佳的育人效果。如马思永老师、李艳老师以及今天表彰的初高三的业绩突出的老师都是这方面的优秀典型。
以师德和事业追求为线索,可以把教师分为几类:
第一类:教师师德高尚、专业水平精湛。两项优势相得益彰,使学生在师爱和专业两方面都受益终身。
第二类:教师师德高尚,专业水平一般。严父慈母般的师爱,无私的奉献教会学生做人,也让学生感动,学生从感动中激发出学习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师专业上的不足。
第三类:教师师德一般,专业水平较高。教育过程缺乏关爱和激情,使得教师较高的专业水平的教学难以得到学生的呼应。
第四类:教师师德和专业水平都一般,但能守住底线,无违法违规行为,教学成绩平平。
第五类:教师师德规范遵守不够好,师德底线偶有失守,知道应该怎么做,也知道为学生和质量着急,但遇具体情况有时把握不住自己。有职业感但缺少事业心。
第六类:教师缺乏对高尚师德和专业水平的追求,对学生没感情、对专业没热情,表现出麻木的状态。
第七类:教师对学生、对专业、对教师职业持冷漠态度,教学得过且过,对学生不关爱、不尽责,误人子弟,且不为自己极差的教学质量感到羞耻——这是缺大德者。
问题4、您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类别,还是处于两个类别之间呢?
问题5、您有提高自己师德类别的设想和措施吗?
三、关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先丛领袖和国家元首说起:
美国总统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美国的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革命先驱孙中山有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胡锦涛主席提出新三民主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爱祖国爱人民的领袖永远受人敬仰。同样的道理,教师关爱学生,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也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问题6: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是您的精神追求吗?
问题7: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吗?
问题8:您是否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您关注过学生行为和情感的变化吗?
四、关于管理——赞美与批评
作为组长、班主任和一般任课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学会赞美和批评。著名管理学家卡耐基提出赞美六原则:
当然管理也需要批评,那么批评如何进行呢?
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阿什在《谈人的管理》一书中写到:“不要光批评而不赞美。这是我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不管你要批评的是什么,都必须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批评前和批评后都要这么做。这就是所谓的‘三明治策略’—— 夹在两大赞美之间的小批评”。
卡耐基提出批评的八点禁忌:
他还强调:批评但不浇灭热忱,批评后要学会安抚。
问题9:在您的育人过程中,运用赞美与批评这两项艺术能达到什么程度?
问题10:在遇到失败、感到困惑时,您愿意从卡耐基管理经典中得到启示吗?
五、关于管理——团结与合作、打造团队
二中向来有团结合作的传统,目前的年级组、教研组、学科组也有不少好的典型。比如高二数学学科组、今年的初三年级组、高三年级组,在这方面,组长的凝聚力和主导作用非常重要!
组长要象龙卷风一样,上依天势,下借海(地)势,使本组高速运转起来,让任何对手望而生畏。这要求组长胸怀坦荡、公正无私、带头奉献。需要组员品性高尚、真诚合作。
问题11、如果您所在的团队还不象龙卷风,您认为应当如何改进?
六、关于竞争
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现在学校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生源、名师、办学条件、资源特色、文化等,但最核心的也是最受关注的自然是育人质量。大家都知道把中高考需要的信息变成学生的能力,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问题出现了。
问题12:您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最新的、慢半拍的还是陈旧的?
问题13:您提高学生能力的训练策略方法是高效的、与时俱进的吗?
问题14:西城、海淀的中高考信息随时都在您的掌握之中吗?
问题15:本区其他学校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
以上的15个问题并不深奥,只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我想,依靠我们现有教师的智慧和努力、团结与合作,昌平二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好!